
引言
本文檔記錄了一場重要的政論訪談節目,主持人沈晨晨與前立法委員、著名政論家雷倩博士就抗戰勝利80週年和台灣光復80週年這一重大歷史節點進行深入對話。討論內容涵蓋了抗戰歷史的隱藏面向、兩岸關係現狀以及全球秩序變化等重大議題。额外视频(浴血山河-预览)。
政論訪談節目视频:
主要內容分析
一、抗戰歷史的四個隱藏面向
雷倩博士提出了四個較少為人知的抗戰歷史面向:
1. 台灣角色的複雜性
- 台籍日本兵參與日本侵略行動
- 李友邦將軍領導的台灣義勇隊投身抗戰
- 台灣慰安婦的悲慘遭遇,包括原住民女性被強迫服役
2. 全民抗戰中的婦女力量
- 宋美齡在抗戰第八個月成立抗戰兒童保育會
- 跨黨派婦女領袖合作搶救近三萬名難童
- 體現了面對亡國滅種威脅時的民族團結
3. 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貢獻
- 仁安羌戰役中國軍隊解救英軍的重要作用
- 阻止了日本與德意軸心國在亞洲的會師
- 中國在戰後國際秩序建構中的積極參與
二、台灣光復歷史的正名之爭
202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改設立「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並為國定假日,這一決定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從「乙未割台」130年到「台灣光復」80年的歷史脈絡
- 台灣抗日志士家屬聯誼會的傳承
- 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皇民化」影響的歷史意識
三、當前兩岸關係的挑戰
主要問題來源
- 制度差異和民意撕裂
- 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預,包括軍事存在和對華政策調整
- 台獨主張雖難以實現,但外部因素影響更為關鍵
歷史經驗與可能性
- 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從「三軌」到「一軌」的成功經驗
- 證明兩岸有智慧在不談論政治主權的前提下簽訂協議
- 外部「邊界條件」的改變成為最大變數
四、全球秩序變化與中國方案
美國秩序的挑戰
- 川普的MAGA政策與歷史上法西斯主義的相似之處
- 2025年美國對華政策的進一步強硬化
中國的全球倡議
- 一帶一路倡議面臨多國退出、債務危機等挑戰,但仍在繼續推進
- 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議
- 與孫中山「民生主義」理念的歷史呼應
额外视频(浴血山河-预览):
政論家雷倩博士背景簡介
基本資料
雷倩(英語:Lei, Chien Joanna,1958年11月28日—),籍貫江西豐城,出生於臺灣台北市,中華民國企業家、政治人物。現任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全國數位有線電視副董事長、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任第6屆立法委員。
學歷背景
雷倩的學歷包括:北一女中、台大外文系、美國賓州大學安娜伯格學院傳播學碩士、博士。她在高中時期與知名作家朱天心是同班同學,朱天心的成名作《擊壤歌》中的人物「喬」就是以雷倩為原型。
美國職業生涯
雷倩博士在美國的職業成就令人矚目:
- 媒體高管經歷:雷倩37歲時,成為美國廣播公司(ABC)當時最年輕的副總裁
- 職業軌跡:1987-1996年任美國ABC廣播電視網絡總公司廣告節目編審、節目研究發展總監、副總裁,美國紐約州州長諮議委員會委員
- 投資銀行經驗:1997年,雷倩赴新加坡擔任「霸菱亞太通訊媒體基金」董事合夥人,負責亞太區域通訊、媒體、科技投資業務
正如她在訪談中提到的,作為一個黃種女性,能在美國主流媒體擔任如此高位確實非常了不起。
返台從政之路
從商轉政的契機:雷倩父親雷學明中將突然被指控涉及拉法葉軍購弊案而遭收押禁見,從小不服輸的雷倩立刻把戰場從商場擴大到司法正義,誓言向社會的不公不義宣戰。經過數月不眠不休的蒐證調查,雷倩在一些新黨人士的協助下,終於讓父親在今年初無罪開釋。
政治生涯:
- 2005年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在台北縣第三選區當選
- 2008年,被《商業週刊》評選為傑出立法委員
- 2008年擔任金門酒廠董事長
- 2015年成立信心希望聯盟,參與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現任職位與政治理念
現任要職:
- 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
- 全國數位有線電視副董事長
-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政治立場:她的政治主張一直是期待台灣在夾縫中求和平發展,希望台灣一直聰明騎墻、只求和平。支持兩岸人民特別是青年交流,體現了務實的兩岸關係觀點。
專業能力與影響力
從她本人的工作經歷來看,深諳傳播學、公共關係、經濟學、和金融學。她在政論節目中展現的博學、理智以及龐大的金融知識儲備,完全源於其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專業背景。
雷倩博士的獨特之處在於她擁有真正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美國政治文化經驗,這使她在分析國際局勢和兩岸關係時能夠提供獨到而深刻的見解,正如她在訪談中所展現的那樣。
結論與關鍵要點
主要觀點總結
- 歷史記憶的重要性: 抗戰80週年不僅是歷史回顧,更是對當今世界秩序變化的深刻反思。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需要各方共同維護。
- 兩岸關係的複雜性: 2025年兩岸關係呈現「官方冷、民間熱」的特點,外部因素的影響日益凸顯,特別是美國的介入使局勢更加複雜。
- 全球秩序的轉換: 世界正處於從「美國秩序」向新的多邊主義秩序轉變的關鍵時期,各國需要避免重蹈法西斯主義的覆轍。
- 中華文明的貢獻: 中國的全球倡議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理念,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啟示
- 歷史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的抗戰歷史教育
- 兩岸對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需要外部環境的改善
- 國際社會需要警惕新法西斯主義傾向,維護多邊主義原則
- 中國正通過「三個80年」紀念活動進行國際論述戰,強化「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
相關參考
本訪談涉及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包括: